一位在眼科門診就診的朋友咨詢:眼睛也能做“CT”嗎?會不會接受很多的射線,對眼睛和腦袋會不會造成損傷?
其實,眼科檢查的名稱是OCT,而不是我們在在綜合性醫院里見到的“CT”。綜合性醫院里見到的“CT”用的是放射線穿過人體組織,進行斷層掃描,探測器接受信號后經計算機處理重建,形成人體某部分組織的圖像,用膠片打印出來,就成為我們平時常見的CT片子了。而眼科的OCT雖然得到的也是斷層掃描出來的圖像,但是我們眼科采用的是光源,而非射線源,所以對眼睛和周圍組織是沒有損害的。
近年來,眼科OCT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,已經成為眼科診斷和治療的重要工具,尤其是在眼底病的診斷、治療上作用非常大。
OCT,又稱光學相干斷層掃描,最早由美國一家公司于1991年成功研制。自此以后,OCT技術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,不斷優化提升。從最初的二維成像到現在的三維、四維成像,OCT已經成為眼科領域的明星技術。
那么,OCT是如何工作的呢?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線的干涉現象。當光線通過生物組織時,不同深度的組織會對光線產生不同的干涉,通過計算和分析這些干涉,利用計算機軟件技術,重建出生物組織的三維結構。在眼科領域,當屈光間質清晰、能滿足入射相干光的反射條件時,OCT可以清晰地顯示視網膜、角膜等組織的細微結構,并通過不同的掃描或采集模式把圖像記錄下來,為醫生提供準確的診斷信息。
目前,OCT在眼科臨床中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,且功能得到了延伸,掃描深度增加,范圍增寬,速度更快。在青光眼、黃斑變性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疾病的早期診斷和病情監測中,OCT發揮了巨大的作用。同時,OCT也在眼前節、角膜移植、青光眼手術治療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導。最新的血流OCT把OCT技術與彩色多普勒技術相結合,可以清晰的觀察到眼底正常血管與異常血管的形態,使部分病人不用進行有創的眼底血管造影,就能明確眼底哪里有缺少血管床的區域、是否有脈絡膜新生血管的存在,極大的方便了患者,而視網膜與脈絡膜血流的量化功能,極大推動了眼底病的診斷與科研。除了診斷與鑒別診斷,OCT已經應用于眼科手術,使醫生在手術的時候,能實時觀察到手術部位的斷層成像,為提高手術質量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。然而,盡管OCT已經取得了許多成果,但仍存在成像深度、分辨率等方面的提升空間。
在未來,OCT將朝著更高分辨率、更深成像能力的方向發展。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,我們期待OCT能夠在眼科疾病的早期篩查、預測治療效果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。同時,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,相信OCT圖像的自動分析和診斷也將成為現實。那時候OCT在眼科領域將發揮出更大的價值。
醫學科普僅供參考,不作為診斷治療依據!